民国时期云南省顺宁县、云县、保山县与腾冲县的茶叶 |
文章出处:《黑茶通史》 | 文章作者:郭红军 | 文章发布时间:2022/4/4 8:50:14 | 类型:安化黑茶历史
|
(9)顺宁县:清乾隆二十六年( 1761),顺宁土司与双江傣族第11代土司罕木庄发联姻,获赠勐库茶籽数百斤,于是分发种植,为凤庆大叶茶之起源,被称为“源头种”。光绪末年( 1908) ,知府琦璘(号叔敏,旗人)提倡植茶,凤庆遂成为滇省最有名之新兴茶区。民国七年(1918),凤山茶园初具规模,收益渐增,遂又购进勐库茶籽扩大种植。至民国二十年(1931)时,全县茶园面积已达3万余亩。全县产区,多分布于第一、二、三各区,而以第一区之太平、白塔、庆甸、维平等镇,聚望、安石、中和、洪象等村;第=区之和顺、中山、新宁等村;第三区之雪鹤、雪山、松山、涌金等村为最多。而第一区之象贤、大兴两镇,会龙、鼎新、三水、仙源等村;第=区之习中镇晋家山、文化山等处;第三区之凤翔、琼育、琼贤等乡,锡林、立马兴、水田、安平等村次之。此外第一区之洛党镇、勐府、现龙等村;第二区之新民镇、安宁村,第三区之凤舞乡、宝马、立色、营盘等街为最少。全县新植茶树甚多,产量年有增加,二十八年( 1939)已达7000余担,大都销本省及四川。 (10)云县:清光绪二十二年( 1896) ,云县茶房士绅石峻等人从勐库购买茶籽30驮,交由本乡陈、石、杨、彭、黄等姓村民种植300亩获得成功;民国六年(1917),,南区(茶房、大寨、大朝山)团总石岳派人从勐库购回茶籽100驮,分发村民繁殖=至民国八年(1919) ,据云县实业所调查,全县新植茶树约58万株,品种为“勐库茶”“大山茶”。民国九年( 1920),云县实业所购进勐库大叶茶籽约600公斤,分发各宜茶区。至民国二十四年(1935),全县茶叶产量达350担。 (11)保山县腾冲县及迤西地区:保山县城西太和山所产曰太和茶,年产不过600斤。 保山以南之潞西芒市土司及遮放土司地,前者间有茶树种制,但距自给尚远,自用者多由缅甸之南坎输入,后者有茶叶在市上售卖者,量颇多,惟茶为当地“山头人”之农产品,质极粗劣;至陇川设治局,茶产于章凤附近,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所新栽,故面积不广,市上出售者,仍以缅甸南坎输入者占多数。 腾冲县官绅封佩藩于民国元年( 1912 )集资万元,从勐库驮运茶籽120余担,在窜龙等地成片种植;民国十二年( 1923),其子封少藩继承父志,又到勐库购得茶籽100余驮到窜龙、蒲窝等龙江沿岸山区推广种茶。至民国二十九年( 1940),腾冲茶叶种植面积已达600余亩,产量240担。 |
上一篇:民国时期云南省双江县的茶叶
下一篇:民国时期云南省昌宁县、景东、景谷县的茶叶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