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茶产区之:浏阳县 |
文章出处:《黑茶通史》 | 文章作者:郭红军 | 文章发布时间:2021/2/15 21:46:55 | 类型:安化黑茶历史
|
(1)植茶概况 浏邑东区产茶,以东门市、白沙市、古港市、永和市、达浒市、高坪、官渡等处为中心,次之如大真山、欧家、槽牛塘、金坑、桐芳、石田、老鸦瑕、石抝等处均有;地势则山岭蜿蜒,起伏不一 ,与浏北平南及赣属铜、万=县连界。南区产茶以大瑶埠、大坪为中心,次之则属牛屎岭、枫木埠、姜槽冲、金刚头等处;地颇平坦,不诺冻区之险峻,与醴东及赣属萍乡等县连界。西区产茶以镇头市、普迹、枨冲为中心,次之即为丁家弄、青:龙头、张家店、马家湾、韩家港等处;地势亦较平坦,与醴北及本邑南北二乡连界。北区产茶以枫桥、谢家瑕、桃花洞、社港市、沙堆桥、刘万坡、赤马殿、花桥等处为中心,次要如喻家洞、芦烟洞、向坪、百岩、焦溪岭、大乐坪、大源洞、白荆源、周洛等处均产茶;地势上游颇高,下游平坦,与邑东平南连界。全县植茶面积约18000亩。土质以砂质土壤为多,黏质土壤次之。茶树种类均属本地种;繁殖方法均为直播;每年中耕一次,施肥者少,生育状况尚佳;以黄豆、绿豆、红薯为间作物;每年采摘生叶三次,时期自谷雨至小暑;亩产约170斤。 (2)制茶概况 浏阳所产多为红茶,民初最盛时年产曾达4万余箱,民国十年(1921)以后,红茶生产一落千丈,及至民国十五、六年间,每年产量位千余箱,民国二十一年(1932 )毛茶产额6000担,民国二十九年(1940 )后渐增至2200余箱(毛茶约计17120担)。红茶由各园户初制,其法既q>萎凋;②搓揉;③堆积;④发酵;⑤晒干。此时即售与茶号从事精制,其手续即:①复火;②过筛;③车净;鲰选;⑤打堆。 (3)茶商概况 浏邑曾有外省人来县投资经营,与本县人合作,后受时局影响,概转由本县各家商人集资经营,悉为本帮。资本由数壬至万元不一,计重以斤为单位,计价以银圆为单位,在昔有四八扣秤九.一兑钱之计算,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时,悉照十六两计算,并无折扣。至运输上,经由途径,东乡由陆运至永和市,下河船运,经县运省转汉;西乡由枨冲、普蹟、镇头市沿河交舟运省转汉;南、北二乡概由陆运到县,下河运省转汉,交通不若东、西两乡之便利。园户所纳捐税曾有地方学捐之征纳,每斤生叶应纳钱四十文,由茶号代征交当地教育机关作为学款,民国十年 (1921)前后已免收;茶商所纳捐税即每担应纳茶业统税七角五分,毛红应纳山厘三角六分。民国二十九年(1940) ,浏邑共有茶商五家:恒升祥、民生福、菊祥、陆和等四家以及未知名一家。 |
上一篇:湖茶产区之:湘阴县
下一篇:湖茶产区之:临湘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