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马边茶(边、腹均销)制法 |
文章出处:《黑茶通史》 | 文章作者:郭红军 | 文章发布时间:2020/8/17 11:13:14 | 类型:安化黑茶工艺
|
马边、宜宾、犍为和屏山等县所产之茶,系属南路茶,在边、腹市场上则统称为“下河茶”。有谓下河茶品质远逊于西路(灌县、大邑等县所产)、西南路(邛崃、名山等县所产)茶者,因“下河茶”质薄味淡,不及后者质厚味浓故也。 马边县玛瑙、莜坝、观善、龙凤、赶场坝、雪口山及下溪等地皆产茶,以观善所产品质最佳。产茶种类,以出产时期之早晚可大致分为三类:谷雨以前出产者为毛尖茶;谷雨节以后出产者为条子茶;农历四五月以后所出产者,名花茶。其中毛尖茶又分为数等:在春分以前出产者为上天字;以后数日出产者为人字;再后则为和字。上天字、天字、地字、人字数种毛尖,统称为细茶;其余概属粗茶。茶之产量民国+年(1921)左右年产曾达10000余担(即以观善一处而论,每年=三月间集市期间成交量就达数千斤,其余尚有莜坝、靛蓝坝、下溪等茶市), 1935年前后,年产量仅1000余担。细茶主销成都,有成都元亨茶号派专人来此收买;粗茶经乐山转销夷地。 马边茶的制造方法,极为特殊。其制造程序如次: (1)日晒(杀青) 马边茶于采摘后,置日光下曝晒;若遇天气阴雨,则将鲜叶匀薄摊放于空气流通之处,待天气晴朗时复行曝晒,俟鲜叶千枯为止。惟经臼晒后,茶叶已历发酵过程。 (2)揉捻 待茶叶经过日晒以后,即施行揉捻,揉捻方法与各地相同。 (3)晒干(干燥) 将揉捻后的茶叶,再置于日光下晒干;若遇阴雨,则仍匀薄摊放于空气流通之处,待天气复晴时再行曝晒。 马边茶之杀青、干燥之程序纯靠日光,既不能阻止酵素之氧化,如遇不良天气,更加剧霉菌之活动,因此干茶中常带馊气和怪味。 据《川边季刊》 1935年第1卷第1期《马边拓边社改良茶质》一文载称:“马边大竹堡拓边垦社职员毛筠如,曾于农业专科学校茶科毕业,对改进四川茶业,颇具素志。去年曾倡组新垦制茶工厂,业已约集股东、凑足资本,并呈准建厅立案…·至本年春间,时局稍靖,经拓边社股东张毅崛、廖旭龄、李季伟等,力主由垦社试办。当由毛氏积极进行,就大竹堡范围,收买生茶从事改良烘制,并装就改良绿茶、龙湖凤眉等茶数百斤;改良沱茶数百沱;又红茶、龙井及改良中制茶二千余斤,成品尚属优良,已运往附近各县推销云。” |
上一篇:四川峨眉金玉茶的制法
下一篇:四川西路边茶概况及青城茶 |